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乔堃龙专访 2023.11

来源:作者:时间:2023-11-22 16:25:11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乔堃龙专访  2023.11

\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

  乔堃龙

  民族复兴的美术力量

  

  

  乔堃龙,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书协草书专业委员会第六、七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标准草书社社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国展评委,重庆书法家协会顾问,重庆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主任,重庆师范大学书法研究中心客座教授,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特聘专家,四川美术学院外聘教授,四川美术学院书法学一流专业建设系列工作坊导师。作品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各类专业展览获奖共四十余次;其中曾获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大展金奖;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十佳”作品奖;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中国“书法十杰”称号;生平事迹入编《共和国书法大系书法卷》;曾受邀访问新加坡并担任《新加坡书法挥春大赛》评委;先后在中国美术馆、现代美术馆、北京多地举办过书法联展,在吉林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师范学院、重庆工业管理学院、河北美术学院、渝澳国际艺术中心、韩国、英国等地举办过个人书法作品展和书法专题讲座,及专业教学。书法作品曾被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军事博物馆、重庆美术馆、日本国、韩国仁川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收藏。

\

  记者:您是中国书法界的知名艺术家,多次在国内外的专业展览中获奖,作品也被众多机构和个人收藏。请问,您是如何培养和提升自己的书法艺术水平的?您以草书为主要创作风格,并在作品中展现了独特的变异和诡谲之美。可以请您分享一下您对于书法风格的理解以及对于形与意的关系的看法吗?怎么提升和培养自己书法水平、怎么爱上草书并展现变异与诡谲之美的、对风格的理解形与意的关系?

  乔堃龙:书法在漫长的时代变迁中越来越具广泛的民族普遍性,这是时代的觉醒。半个世纪前我便走上了“以艺塑魂”的人生之路。起初我致力于学习楷书是出于“怕走弯路”,遵循《史记·礼书》中讲到“循法守正”之道,1984年以一幅小楷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获奖(中国书法家协会为联合主办单位)。继而开始了篆隶及汉碑诸体的“博涉之旅”。随着探寻有了宽度,审美逐渐摆脱理性的辖制而向感官素材纵横拉伸。美学视野扩容后,笔墨自然冲破了“形式意识”的桎梏,天性与大草的“和天道”重叠,便是我无法回避的精神归宿。

  草书成熟于数千年又最赋有现代性,技法元素的丰富性能最大限度的装进书写者的审美意识、现代激情、素养和信仰。

  爱上草书很幸运,创作的有限空间承载了人的无限期翼而令人陶醉。爱上草书很苦,草书让我们“从出卖自己”开始,教会了我向内寻找,自觉修补着内在的缺损。学习草书最难,从技法细节延伸,向无比广扩的视角去再现绝美而抽象的“大自然”,能感难言的最新发现稍纵即逝,深度挤压的潜意识在失重的状态下挣扎或释放,有着厚重技法壁垒的艺术,其点画的外廓形态、字法的奇幻无常、字组的隐约暗示、元素的丰富多元、购成的出奇妙造等等成为造型艺术的最高标准。因此草书拯救了我的天性,因为我们的所思所爱----是生长在自己骨髓之中的。

\

\

\

  记者:您的作品经常展示出丰富的个性和创意。在创作过程中,您是如何平衡自由发挥与遵循传统规范的? 长幅巨幢是您作品中的一种常见形式,字法有着歆侧和变态的特点。请谈谈您的这一创作形式的特点?

  乔堃龙:这个问题的难度在于永远没有权威答案。个性应该是守正创新的结晶,但人有不同,技有高低、艺分雅俗、境有深浅。“况学术经纶,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

  一根毛笔一挥必成的视觉造型艺术,从传承到创新,从技术到观念需要冲破多少道枷锁自不必论,起码关乎于人的审美灵性、观察视角和对书法本体深度理解的体悟。谈到创意,不一定会在每幅作品中时时出现你的最佳期待,但常常是受激情牵引的不期瞬间令自己感动;虽然是有精心的意先设计,但更需要有丰富的专业储备。

  学习草书大体上分为三条路:一是“古往今来”,二是“学今溯古”,三是“跟着感觉走”。我主张的学习途径是第一条,即先寻古,在“饮上流之水”中使大草线形的本源状态有了根扎的稳定,于万变中有了坚实感。反之,只热衷于塑造风格,容易在挥运中走板失度,出现杂乱无序的飘移状态。真实的现象是采取第二、第三种学习方法最为普遍。当然,才华出众的人哪条路都能走通,向我这种一般人还是走第一条路更加稳当一点。

\

\

\

  记者: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要求中国文艺事业的崛起、美术事业的全面进步作为这一伟大事业中的实践者,您觉得美术、美育在这个过程中有着什么样的作用?

  乔堃龙:对于美术的作用前有宗炳“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后有鲁迅“可以表现文化,可以辅翼道德,可以救援经济。”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美术在中国文艺事业的崛起、美育事业在全面进步的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美术在精神层面上批判着僵化的意识形态的同时,力倡对形式美的尊重和体认,反映时代已走出形而上学的虚伪梦魇,在体现民族特性上有着极大启蒙意义。通过优秀的艺术教育,同时提高国民文化的自信度,以真、善、美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民群众,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与日益发展的物质生活相辅相成。

\

《舟行》    67x57cm

\

  记者:以人民为中心,立中国精神之魂、兴文化自信之风、扎时代生活之根,应该成为社会主义美术事业的根与魂,您是如何理解?您又是如何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体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

  乔堃龙:石涛有云:“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美术事业中无论是学习传统还是创作,都应该处处体现时代性、民族性,立中国精神之魂、兴文化自信之风,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我至今担任着两所美术学院书法专业课教学,中华千年的历史积淀是我承上启下,扎根时代的底气,以深拓中华传统经典为嫡承根骨,以时代生活之特性为启智纲目。草书作为书法五体中最为抽象的一种,以其独特的线条魅力,无限深藏着东方智慧,传达书写者的心灵感应的过程应是真实无虚的。在艺术实践中,我一以贯之的秉持着美术为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最高宗旨,创作贴近时代生活和浸淫人文精神的墨韵关怀,将日常体验内化于心,呈现在笔墨的外化物上。不搞学术歧异、怪诞恶搞,用实际行动张显民族情怀与时代高度。

\

\

\

  记者:当前,艺术家处在文化全球化、艺术多元化的创作环境中,您现在如何看待当代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乔堃龙:中华传统文化,沉淀着数千年的东方智慧,其根源能不断延续至今,已是人类史上的一大奇迹!这种延续性尤以书法为极致特征,从甲骨文一路发展到诸体万有,绚烂至极。如此奇妙的文化形态已是全球独有,成为人类文明的奇迹。在如今这个大时代环境下,艺术也面临着飞速发展的科技进步,互联网机器人,虚拟科幻等等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文化艺术思潮面临着西方观念和先锋艺术的多重挑战,各种绚丽的杂耍也混淆着大众的目光。当代中国艺术要在世界文化激荡中保持独尊之C位,就必须捍卫民族性的现代化,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而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中国汉字是中华民族精神符号,中国书法是建立于中华文化之上的一门艺术,是中国的更应当是全人类的,我的口号是让世界爱上中国书法。在传承与发展的进程中,保持主体化民族身份,探寻出创新性和现代性的多元建构。

\

《临江仙.赠王友道》    35x35cm

\

  记者:您认为您当下的美术创作在主题、语言、观念等层面想要整体呈现出怎样的面貌或者变化?

  乔堃龙:在主题上,自然是要与国家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相契合,不断挖掘人们日常生活所展现的积极状态,汲取更为广泛的创作素材,不断拓宽艺术的表现范围,再现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度和意境。不同艺术门类各有其自身表现形式,发挥艺术对大众的引导与教化功能,从内容到形式,应该令欣赏者与创作者在情感状态上产生更多的共鸣。

  艺术家可能是以片面深刻的艺术作品与人对话,更有可能是超越时空的存在。书法作为由线条构成的造型艺术,首要任务是传递美,文字美词藻美,技术美意境美,享受视觉冲击的同时,也要接受来自方方面面的挑剔与不解。在墨色变化不可端倪中,准确驾驭所展现出的万千世界本身就是充满未知的。

  “翠盖低时雨,红妆烂晚霞”。岁月不改初心早已是生命中执拗的信仰底色,我只有浸染在真实的艺术氛围中,才能获得肆无忌惮的松弛。认清自己才看懂了生活的真像,我还在继续学习中,希望做大变局时代的清醒者。

\

《破窑赋》    33x46cm

  记者:您近期有着什么样的创作计划? 对未来的创作,您有什么样的期盼?

  乔堃龙:创作于我犹如餐餐美食,各种约稿与参加社会活动尽管不时会有,都不会真正意义上左右我的生活轨迹。古人云:谓书不入晋,徒成下品。盖谓今不及古者,每云今妍古质;以奴书为诮者,自称独擅成家。不学古法者,无稽之徒也;专泥上古者,岂从周之士哉!古圣哲之语时时提醒着我,给我方向。

  谈到创作上的现状与未来:较全面的解构经典,作为我的第一阶段已基本完成;反思创作的时代感与现代性是我的目标。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中,坚守主体化传统身份与激进化自由思潮的交织震荡与共融是我的现实状态。或许传统经典与现代“叛逆”构成的超越性观念,已经成为当代走出二元价值对立统一的思想选择。

沈阳新闻网

上一篇:新时代精神图景·李勤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