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阳第一城市生活门户网站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基治有YOUNG志愿实践团暑期实践进行时
在国家治理的宏伟蓝图中,基层社区以其独特的作用和贡献,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经济波动的稳定器,更是在自然灾害面前的坚强后盾。社区自治组织通过日常的积极行动,如维护公共秩序、促进邻里和谐、提供紧急援助等,为居民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支持。这种持续的努力和奉献,使得社区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服务,构筑了社区强大的韧性,使其在面对各种挑战时能够保持稳定和有序,为居民带来安全感和信任感。
基于这个主题,团队选定社区组织韧性为主题进行调查,先后寻找社区工作者、校内教师、街道工作人员召开可行性座谈5次,团队先后召开项目可行性探讨会、专家测评会2次,召开开题报告会并成功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在全院范围内招募社会调查员41名,基于课题的覆盖调查范围涉及30余家社区,创建超星泛雅平台(学习通)线上培训学习平台,累计学习次数124次,累计播放视频时长11160分钟,召开线下培训会2次,出动团队参与社会服务3次,累计志愿时长100余小时,回收有效问卷数量120份,调研访谈记录80余份......
基于一体两翼的团队组织框架,第一和第二课堂同时创新驱动的“一向两驱”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党建引领”“团建领航”采取党团引领方式育航团队调研,团队先后成立“调研青年先锋队”临时团支部,依托求索社会调查研究协会学术社团,先后与阜新市玉龙街道兴惠社区共建“党团支部”,以“我为群众办一件实事”“我为社区想一个点子”“我为社区帮一次小事”“社区帮助提一个意见”贯穿整个调研活动中,系列活动中,团队通过“一体两翼”组织架构,先后帮助对点社区完成日常清扫工作、普法宣传、民情民意调研、孤巢老人集体活动等系列活动,团队系列获得调研实践有效证明3份,获得表扬信1封。
据了解,团队系列活动中,以“青年人才与返乡工作意愿”为主题,开展社会调研,形成的调查报告、学术论文立项省级大创项目1项,获得省级创新年会一等奖,同时,学术论文获第四届中国政治学本科生学术论坛三等奖;团队始终坚持“服务社会、绝不冷漠、提高己能”三大方针,帮助公共管理专业学生在社会调研中提升自己的科研学术能力,达成学院“五个一”特色人才培养能力。
学院大力支持学生发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研+志愿服务+智囊团,三加模式,既体现了公法学子的热情澎湃的学术能力,又发挥了青年学子的服务社会的情怀,真心觉得孩子们通过活动收获多多,喜悦多多,领悟多多。”团队指导教师高宇在座谈会中说道。“学生通过社团活动、暑期社会实践,通过课堂知识和社会观察,提升了自我论文写作能力,学生真真正正能够领悟理论知识,也提升了自己的学术能力。”团队指导教师张飞副教授如是说。
“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我深切感受到科研建设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基层治理的细致入微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每一项政策都直接影响着百姓的福祉。在本次调查中,我不仅积累了宝贵的数据,也深刻体验到了作为一名调查者的责任与使命。面对社会治理问题的复杂多变,我深感自己需要不断学习,以更专业、更全面的视角去分析问题,为社会的进步贡献青年力量。”团队成员卞暄惠在观察日记中写道。“在参与本次社会调查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基层治理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基层治理是关乎民生的大事,作为一名研究者,我深感责任重大。同时,我也意识到,要解决基层治理中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出发,综合施策。”团队成员杨淞扉在验收成果会上的发言。
下一步,团队将继续发扬“服务社会、绝不冷漠、提高己能”三大方针,在下一阶段的社会实践中,将调研内容转化为调研报告、学术论文、模拟政协提案等多形式,为基层治理积极建言献策。
这样的社会调研,你city不city呢?
(作者: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王琳淇)